第一百三八章
    其实承祜也不是不能快速的解决掉准噶尔的问题,只要放出足够的鸟,他就能准确的知道准噶尔部的位置。
    但是,这样只能治标,不能治本。
    总不能一出现什么强敌,他就出来解决,那要这些草原王公做什么?
    所以承祜并不打算一次就解决了,更何况他阿玛辛苦的将草原王公的孩子们弄到京城去学习,也不是要给草原一次次擦屁股的。
    至于防着草原,那肯定是一直都防备着的,不然为什么大清有这么多的公主嫁到了草原。
    真以为是去和亲的吗?
    事实上大清的公主权力还是很大的,至少在草原上是这样的。
    只是后来的大清公主被教坏了,才会变得越来越弱,被那些教养嬷嬷拿捏住。
    然而承祜来了以后,几个妹妹们被教的比以往的公主都要彪悍,为将来的额驸祈祷。
    打准噶尔,大家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。
    这一次为什么有军校的事,很简单,为了培养新人,真正的战场,跟平时的演习还是不一样的。
    只有真正见过血的战士,才能派上大用处。
    难得有这样的机会,军校又怎么能够放过呢。
    至于危险,他们又不会将新生丢到最前线去,最多也就是围剿的时候上去见见世面。
    没错,就是这么愉快的决定了。
    不过稍后新生们也没见到太子回来,想想也挺尴尬的,相处半年的同学竟然是太子。
    当然了,承祜并非是因为怕尴尬不回去,而是他要在营帐内坐镇,作为太子亲自到了,那些个将军们,怎么可能不跟他一起。
    对于战术他和弟弟都算是小有心得的,当初海外去,承祜可是跟弟弟,从那些优秀的将领那学到了不少。
    更别提,保清其实是个很有天赋的将领,在海外的时候,保清就多次参与指挥。
    他不像承祜有纯天然的作弊器,天上的飞鸟都会帮助承祜。
    “这太子的营帐为什么养了那么多鸟?”
    “有可能是太子喜欢养鸟?”营帐外不少人嘀咕。
    毕竟打仗又不是狩猎,带鸟好奇怪。
    事实上,承祜的周围的营帐里,也都是养的鸟,里面有海东青这样的天空霸主,也有以速度见长的金雕。
    当然更多的还是乌鸦,在后世或者其他的时候,可能看到大批的乌鸦会让人觉得不吉利,可乌鸦在大清可是神鸟,专门供奉的那种。
    更何况,比起其他的鸟,当然还是乌鸦更听承祜的话。
    围剿准噶尔在持续进行当中,承祜坐在自己的营帐内,但是他放出去的鸟儿们,就是他的眼睛。
    即便不用出门,他一样可以知道那些人的战况。
    相比那些八旗的军队,军校出身的更加听保清的命令。
    因为他们跟八旗的军队不同,他们的只听从保清背后的皇权的,那是他们在军校培养出来的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八旗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。
    他们不听皇命,只听从旗主的命令,上头宣布传达下去的命令,只要旗主不认,他们完全不会搭理。
    好在承祜和保清,从来就没指望过他们听话。
    毕竟这八旗也不是刚有的事,这一次出来打准噶尔,康熙可是给配备了顶级配置。
    拿的出手的大将都来了,不过有些年纪太大的,承祜让人留在营地指挥,给小辈们一些提点就好。
    亲自上阵,他怕老人家闪着腰。
    这样的定海神针,还是放在后方,至少大家都觉得安心。
    这一次康熙让自己的兄弟来给太子和保清撑腰,要不是自己不能出京城,康熙哪里能轮得到自家兄弟来。
    比起不靠谱的常宁,康熙更加信任福全,不过福全也有不好的地方,就是他对宗族还有八旗的威慑力不够。
    只是对于自家的两个崽崽,康熙有自信,他们两个不会被八旗牵着鼻子走。
    这么多年的努力,也不是白费的。
    最起码这一次的军队,有不少都不属于八旗,所以被牵制的部分不多。
    不然这打准噶尔的征途必败,不是败在打仗,而是败在八旗的不配合上。
    八旗最听话的,估计也就是跟着皇帝的那一支,因为只有跟着皇帝,他们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。
    像其他几旗的人一样?
    别闹了,跟着皇帝过好日子不好吗?
    自从康熙富裕起来了,他所掌管的那一旗也跟着飞黄腾达,百姓就是这么的质朴,谁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,他们就跟着谁干。
    一点毛病没有!
    更何况,他们如今装备精良,那都是上好的东西。
    其他旗可都没有,当然了,按照装备正规的话,除了他们就是军校生了,服装统一,连武器都是一样的。
    可惜无线电还没弄出来,不然联络起来可就方便了。
    不过以目前大学的科学家阵容,这造出无线电来,也是迟早的事。
    承祜对他们的要求不高,但是,不能破坏大自然,这是一条非常严格的要求。
    做人不能只考虑眼前,子孙后代也是要考虑的。
    不然承祜也不会建立保护动物名单,倒不是完全不准捕猎,只是相对的控制。
    避免一些物种的消失,连带的其他的物种出现问题。
    就像袋鼠,将它的天敌都干掉了,袋鼠就成了新的祸害。
    它们揍起人来,可不会心慈手软。
    大自然的平衡很重要,承祜觉得适当的保护,无论对谁都是有好处的。
    更何况大清暂时也不需要这么多的粮食,因为东南郡和北美郡都有种植粮食,直接漂洋过海来到大清。
    大清这边不适合种地的,就种上果树,反正只要能养活的,都是好的。
    自从水泥出现后,康熙就派人不断的修建水库,虽说不能直接解决掉每年的洪灾问题,至少有所缓减,干旱的时候,也能有一些其他的水源来灌溉农田。
    这些年不说风调雨顺,最起码民生不错。
    康熙征兵都方便了许多,没错,他征兵不止是招收满人,汉人一样可以参军。
    特别是东鲁地区,一个个海拔都不低。
    不要以为北方人都是大高个,事实上身高比较出类拔萃的,也只有东鲁地区而已。
    像承祜他们能长个,也多亏了这么些年充足的肉蛋奶还有运动。
    军校生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待遇,能进军校的,大部分都是差不多是十五岁以上一十岁以下的年纪。
    稍微努力一下,还能再长高一些。
    到了草原上,这些人积极到不行,不过也好理解。
    毕竟在军校读书期间,得到的功勋,对毕业也是有好处的。
    哪怕只是参与了,那履历表也会好看不少,更别提立功了,出学校就是有品级。
    不过这些跟承祜都没啥关系,他都太子了,除了让履历更丰富一些。
    真心没啥用处,打败准噶尔,就算他不上前头,到最后也会挂到他的名头下,不说主帅吧,辅助也是有的。
    对付准噶尔,就是缩小包围圈。
    康熙派出的人足够多,加上承祜亲自参加,让草原王公们也都出上一份力,毕竟他们的子弟也都回来参战。
    这是一次机会,足够的优秀还有机会得到公主的青睐。
    自从草原王公子弟们进了京城,见过了世面,再也不敢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尚公主了。
    就算要尚公主,也不是谁都可以的。
    在学业上公主的成绩一骑绝尘,别看他们分的男校和女校,但是年终的时候,在宫里可是要比试的。
    这时候就是男女混合,当然不是那种肢体接触的,而是骑射方面的,吟诗作对也不能少。
    吟诗作对这种活动,保清是能不参加就不参加,得亏他现在不是阿哥是亲王了,不然……
    “哥,我回来啦!”保清这一溜达,可以说是凯旋而归,带回来不少的战利品,同时还有俘虏。
    “不错,收获不少。”承祜一看立刻高兴的说道,人口还是很重要的,很多重劳力的职业,都需要强壮的年轻人。
    他们又不是早先的游牧民族,只要妇人,牛羊。
    准噶尔的人,那也是劳动力,留着还是有用处的。
    既然他们敢参加叛乱,那就要做好了被平叛后的下场。
    被抓到了也就几百人,全部先被抓去关着,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糟糕,无论是对谁都没啥好处。
    只不过大清这边的将士,穿的都很保暖,有足够厚实的棉衣棉裤。
    但凡换个季节,他们也不用这么麻烦。
    被准噶尔偷袭抢走的牛羊也被抢了回来,对于那些损失惨重的草原王公们,至少明面上对大清是感恩戴德的。
    人家又不傻,真要惹恼了大清那边,谁来帮他们赶走外敌?
    特别是这一次,还有大清的太子亲自出动。
    “我们要不要来一场引蛇出洞?”承祜望着弟弟保清问道。
    “不行!”保清毫不犹豫的就给拒绝了,因为他听懂了承祜的意思。
    “我都还没说呢。”承祜忍不住气鼓鼓的说道,弟弟长大了,一点都不听话了!
    “不用说,我可不想被阿玛打死。”保清是一点都不想听,天知道他要是答应了,不光是阿玛的棍棒,还要面对他额娘的眼泪,不行,想想都可怕。
    这不是他这个年纪的崽该承受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