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结局
    开国之君皆为武将, 凝华女皇亦是如此。
    朝中仍有不服女皇者,日日翘首,待四皇子郕王归来。
    郕王前脚收到九皇妹称帝的消息, 后脚就收到召他回都的旨意。
    他当即做下决定——区区女子,定当拿下, 朝堂宝座,势在必得!
    送旨的内官出城那日, 与郕王一位心腹擦肩而过。
    郕王心腹驾马挥鞭,往南边疾驰而去。
    内官离开后,郕王独自快马加鞭抄近路赶往都城方向。
    不到五日,便在都城不远处的小镇落脚,静候手下兵马的到来。
    然而半个月过去, 不仅没等来手下的军队,就连派去传信的心腹,也是一去不复返, 至今杳无音信。
    一日,郕王与陪同的护卫在小摊上饮酒, 忽闻隔壁桌的平民聊起了南边的局势。
    一位劳工打扮的男子声音洪亮:“你们可知,我军在南境居然被西陵和大夏的联军绊住了脚?”
    坐在他右手边上的文弱书生好奇道:“西陵和大夏的使者不是都带着贡品前来祝贺新皇登基吗?怎又在边境与我朝发生龃龉?”
    劳工男子双手一摊:“我咋知晓其中道理?只是从南面过来的商贩说边境上两军对峙, 我朝军队有回退之意, 可对面的联军却步步紧逼, 使我军不敢掉以轻心。”
    “而且……”
    书生和一旁的老叟凑过脸去:“而且什么?”
    店家的女儿也偷偷侧耳听着。
    劳工虽故意压低了嗓音,奈何他本身中气十足,声音依旧不小:“边城的粮草运输也突然大减, 据说粮草商只愿给我军运送三日内的量。”
    店家女儿赶忙上前询问:“为何?难道是粮草商与新皇不对付?”
    老叟连声否认:“西域那位粮草大户正在都城内与皇上谈判, 绝不可能短了我军的供给。”
    书生挠头:“那边境之事,实属怪异……”
    摊上探听消息的人都陷入疑惑, 只有郕王,脸上青一阵白一阵,握紧剑鞘的手不住抖动。
    “王……”
    护卫想安慰郕王,却被他抬手制止。
    “回屋再说。”郕王虽怒,却还没有失去理智,此时不宜暴露自己的身份。
    就在众人闲谈之间,两个劲装打扮的男子愤怒地往桌上一拍,放下茶钱,接着扬长而去。
    “这俩人怎么比皇上还着急?”劳工奇怪道。
    书生却摇头晃脑: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,想必那二位也是忧国忧民的贵人。”
    茶摊角落里,着便装的叶知夏闻言轻笑,望着郕王远去的背影微微摇头。
    *
    一个时辰过后,小镇客栈最好的客房门外响起敲门声。
    “谁?”侍卫厉声问道。
    “千牛卫[1]叶知夏求见郕王殿下。”叶知夏毫无顾忌,在门外高声回答。
    郕王眉头紧皱,却又觉得合情合理
    距凝华女皇传旨召他进宫,已过半月余,如今派身边人出来寻他也是顺理成章之事。
    “请进。”他无奈出声。
    侍卫起身替叶知夏开门。
    叶知夏昂首阔步进入,随后客气一礼:“拜见郕王殿下。”
    “免礼。”郕王声音冷淡。
    叶知夏抬头后,见郕王坐在木桌旁,脸色比早些时候在茶摊上更难看。
    她心中暗笑,想是这郕王回来后思考了许久,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凝华的对手。
    房内窗明几净,寒风吹进来,略显萧瑟。
    “九妹派你来的?”郕王似乎放松了些,疑问道。
    叶知夏站立在他面前,微笑颔首:“如今他国使臣、各地大产业商贩已齐聚城内,皇上即将举办宴席招待来使,念着郕王殿下已回都,便派臣前来迎接。”
    郕王见她还算客气,随手招呼她坐下。
    叶知夏潇洒坐到郕王对面,恭敬又严肃道:“臣有些话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    郕王心情烦闷,他挥挥手,不耐烦地说:“说罢说罢,事已至此,还有什么不能说的?”
    叶知夏语气中没有半分不敬,反倒是饱含深情。
    “先前靖王与克王相继离世,先皇便派了郕王前往北疆。其中原因,恐怕郕王殿下早已知晓。”
    她不了解郕王,担心暗示不能将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,于是详细地解释:“梁王不顾亲情,残害手足,先皇念旧,不愿追究其罪责,但又碍于梁王得势,担心郕王的安危,这才送郕王出去避险。”
    郕王听到这里,微微收紧眉头,嘴唇也抿了起来。
    叶知夏猜测,郕王应是听懂了自己斗不过梁王的事实,立即正了正身子道:“那日,梁王丧心病狂,刺杀先皇,臣与皇上没能救下先皇,只能手刃梁王,为先皇和两位王爷报仇。”
    郕王震惊不已。
    他以为凝华只是趁皇城兵力不足时偷袭成功,却不知凝华竟是与叶知夏一同斩杀了梁王。
    叶知夏见桌上放着美酒,于是为郕王和自己都倒了一杯。
    她举起酒杯,朝郕王一敬:“勤王殿下已得封亲王,与太妃及家眷共享天伦,想必皇上也不会亏待郕王殿下。臣在此先祝贺郕亲王了!”
    郕王愣怔须臾,缓缓拿起手边酒杯:“那臣也提前谢恩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    *
    在谢将军和叶知夏的帮助下,凝华女皇于次年一月登基,年号元亨。
    第二年的夏天,整个南方大旱,多地遭遇粮食危机。
    凝华果断开启黎国各地的存粮仓库,按人头发放,以保百姓生存。
    然而南晟那头,因为战败要给周围各国赔款,朝廷内部又骄奢淫逸,民间的赋税被调高到了极限,南晟百姓不堪重负,怨声载道。
    朝堂上,兵部和户部联合上报:
    黎国与南晟边境,许多南晟百姓拖家带口趁夜偷偷进入黎国。
    兵部警惕,怀疑是南晟那边会趁机派细作潜入黎国。
    而户部则是担忧边城涌入太多南晟百姓,会导致存粮告急。
    但听到这个消息的谢将军,则是万分激动。
    “皇上!是时候了!”谢将军越过众臣,站到了离女皇最近的地方。
    凝华凝神思考了一会儿,然后开口:“今日谢将军和叶将军留下,明日早朝再与众爱卿商议此事。”
    建国初期,叶知夏更愿意以武将的身份护在凝华身边,但为了常伴凝华左右,叶知夏又兼任了千牛卫。
    凝华依然保持着不让侍从跟随的习惯,往寝宫走的路上,叶知夏与凝华并肩,谈论着南晟的局势。
    凝华放慢脚步,幽幽开口:“今日谢将军的意思,你可明了?”
    叶知夏抱着后脑勺:“那当然,谢将军认为是时候出征南晟了。”
    烈日当头,皇城内的植物也蔫巴巴的。
    凝华眯着眼,试探着叶知夏:“你是南晟大将,誓死守卫南晟城池,难道不想劝劝我?”
    叶知夏闻言,突然想起,这大半年以来,凝华从未跟自己提起过南晟的局势。
    原来凝华是担心自己介意她觊觎南晟土地。
    见叶知夏没有立刻回答,凝华尝试安抚:“若你不想,我便推了谢将军的提议。”
    说完,还仔细观察着叶知夏的表情。
    叶知夏放下双手,然后面对凝华,用手揽住她的双肩说:“谢卿卿体恤。”
    凝华闻言,眼神中透出失望。
    谁知叶知夏顿了顿,然后退了两步,双手抱拳,郑重其事用敬语请求道:“如要征伐南晟,还求皇上派臣前往。容臣手刃南晟朝堂奸臣,替当初的守城将士们报仇。”
    凝华脚下一停,脸上欣喜与惊诧混在一起。
    御书房中,麒麟香炉里的檀香袅袅升起。
    谢将军赶来之时,仍旧难掩兴奋的情绪。
    她甚至忘记了行礼,一进门就激情澎湃道:“皇上可知为何边境会有流民涌入?”
    凝华皱眉:“自古以来,流民迁徙的根本原因,是生存问题;至于外在的因素,天灾、战争、疾病、徭役赋税,都有可能。”
    “没错!”谢将军更加激动了,“南晟天灾横行,赋税繁重,边境税收有一部分要供给军用,但南晟朝廷将税收尽数收走,如今的流民里,还有不少活不下去的军人!”
    叶知夏挑眉:“如此精壮的流民,拒之门外岂不可惜?”
    谢将军单膝跪地,双手抱拳:“皇上,现在正是收服南晟的最好时机!南晟朝廷已失民心,据探子来报,南晟多城的驻军接连起义,只是因为粮食短缺而中途折戟,我们……”
    凝华看看叶知夏,叶知夏眯眼点头。
    谢将军得到应允后,脸上都笑开了花。
    望着她离去的背影,叶知夏提出自己憋了一早上的问题:“谢将军和南晟可有大仇?”
    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凝华思考了很久很久,甚至往谢将军祖上淘了三代,最后也疑惑摇头:“没有啊……”
    *
    翌日,凝华女皇先是公布了长期合作的粮草商老板的真实身份。
    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,在得知这位助凝华夺得皇位的粮草商的真实身份后,都清醒当初自己没有作妖。
    凝华登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,就算是正面迎战,也不一定会输给当初那两父子。
    她的智谋,只是避免了生灵涂炭,也将自己的损耗降到了最低。
    兵部和户部本来还愁流民会影响粮食发放的事,听到这个消息,也是轻轻松了一口气。
    不过接下来的消息,会让他们更加兴奋。
    凝华女皇将嘉绒公主唤上朝堂,宣布接下来会由嘉绒公主监国。
    朝堂立刻议论起来,猜测着女皇此举是为何。
    “众卿安静!”凝华用低沉的声音吼道。
    殿内安静下来。
    “时下天灾,南晟百姓民不聊生,朕将与叶将军、谢将军一同东征南晟,救天下百姓于水火!”
    兵部尚书最先回应:“皇上圣明!”
    其余臣子跟随兵部尚书的脚步,一同弯腰:“皇上圣明!”
    *
    黎国带着五万兵马东征。
    因着后方有嘉绒公主支援,黎国军队能够解决自己军队的吃食问题。
    叶知夏一路上防备着谢将军,她害怕谢将军与南晟曾结下仇怨,会用南晟的百姓泄愤。
    她与凝华商议后,立下军令状——不得侵犯百姓一分一毫!
    谢将军不仅没有反对,还积极地在军中宣传此条规矩,一时让叶知夏也百思不得其解。
    一路上,南晟的百姓见到黎国军队,只是麻木地回到屋中。
    看着百姓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,凝华和叶知夏也于心不忍。
    路过许多小城镇时,都会抽出一定的粮食分给百姓。
    叶知夏前往视察时,偶然听见百姓的议论。
    带着五个孩子的年轻女人对身旁的大婶说:“你知道吗?当初朝廷把忠臣家眷送往黎国,正是这位女皇动了恻隐之心,将他们放走了!”
    大婶赶紧点头:“这谁不知道啊!那些逃走的奴隶在边境种植田地,以粮易物,救活了周围好多人。我看这黎国女皇比咱们那臭皇帝好多了!”
    接着大婶又关心道:“阿娟,你捡这几个孤儿,能养活吗?”
    阿娟把怀里的小孩往上搂了搂:“能!”
    谢将军这时候跑过来找到叶知夏:“叶将军!叶将军!皇上找你有事,你快去看看。”
    叶知夏看着谢将军手里拿着的葫芦瓢,里头还残留着几粒糙米。
    这谢将军,给南晟百姓发粮还挺积极。
    只是,她到底在乐什么啊?
    城内落脚点的房屋里,凝华面色凝重。
    “叶将军,我们现在这样,有大问题。”
    叶知夏进门后没有停下,而是听着凝华的话,慢慢走到她的身边,从后头抱着她的腰,将她搂在怀里:
    “在人前叫我叶将军就行了,这儿又没外人,还叫叶将军?”
    说完,还抱着凝华摇晃起来。
    “哎呀!我说正事呢!”凝华娇嗔着把她的手掰开,然后又转身面对着她,随后牵住她的手,“我们这粮食,分点给小镇的人还够,接下来到了大城镇,哪还能分得起?”
    叶知夏再一次把凝华拉到怀中:“大城镇怎么会没有粮呢?”
    凝华反驳道:“大城镇的百姓也缺……”
    说到这儿,她一下明白了叶知夏的意思:“你的意思是,百姓缺,但世家大族不缺。”
    叶知夏抱着凝华摇晃起来:“我的凝华真聪明!”
    说完还亲了凝华的额头一口。
    屋外有事禀报的士兵见此情景,往屋内走的脚步往外一拐,匆匆离去……
    *
    黎国东征军一路上受到最严重的抵抗,是世家贵族不愿放粮。
    前头南晟本地的起义军因为势单力簿不敢得罪他们,黎国的五万兵马可不会惧怕。
    在首次斩杀一个桀骜的城主,为百姓放粮后,接下来路过的大城镇,各个世家都识相地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百姓。
    凝华也没有得寸进尺,在确认百姓得到恩惠后,便带兵继续前行。
    之后不仅没有攻城之战,甚至许多城镇的百姓听说黎国军队到了,还主动为他们打开城门。
    谢将军对征战南晟之事是无比上心。
    快要到达南晟都城三袔城之时,她找到了凝华和叶知夏。
    军营里闷热,三人来到野外的树林中。
    这是谢将军东征以来第一次露出不开心的脸色:“有个消息我得告诉皇上和叶将军。”
    凝华知道谢将军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说,于是抬手:“谢将军请说。”
    树叶的阴影遮住了谢将军忧虑的神色,但她的声音也透露出了这份情绪:“我们一路过来,没受到抵抗,除了南晟军力日渐衰落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南晟皇帝把精兵都调进了三袔城守城。”
    凝华也曾带兵打仗,知道进攻方其实并不占优势,守城一方所需的兵力远远小于攻城一方。
    现在三袔城的兵力并不少,更难攻打。
    站在凝华身旁的叶知夏却不以为意:“围城之战,不管是攻方还是守方我都经历过,现在三袔城皇城周围没有任何庇佑,你怕什么?”
    这一回,谢将军第一次不认同叶知夏的说法:“边境争端攻城,是有伤亡是正常的事。而这次要接手南晟的话,绝不能让城内将士和百姓伤亡过于惨重。”
    叶知夏的眼眸发亮,看向谢将军。
    能够真心实意为敌军的百姓和兵士考虑,谢将军有大将之风!
    凝华不想为难叶知夏,可现在这个情况,只有她能想出最好的办法。
    当初她夺权,是因为城内有内应。
    现在三袔城门紧锁,里头的兵力众多,犹如铜墙铁壁难以攻破。
    叶知夏闭眼思考,随后冷静地对二人说:“我先前往阵前劝降,如果不行,再搭建回回炮[2],轰击城墙。这样造成的伤亡会少些。”
    另外俩人都是武将出身,其实对叶知夏准备劝降的行为并不自信。
    两军交战,没有真正的优势,很难劝降对方。
    更何况,忠诚的武将,就算毫无优势也要以死殉城,如当初死守蓟城的叶知夏。
    不过,对方是南晟朝廷的话,说不定能有一点机会。
    三日后的清晨,黎国大军在三袔城外列阵。
    守城将军带着几百士兵出城与黎军对话。
    此时太阳还没有变得毒辣,叶知夏如计划中那样,来到阵前。
    “祁将军,好久不见。”叶知夏看着对面的将领,心中有些酸涩,可能是原主残留的情感在作祟。
    祁将军是另外一只驻守边城的军队里的士兵。
    原主阵亡时,她只是一名参将。
    可将近两年来,朝廷滥杀忠良,主战的武将们要不是被皇帝的不支援政策害死,就是直接被皇帝赐死。
    祁将军一路填补空缺,最终成了将军。
    祁将军冷脸看着叶知夏:“叶将军,当初听说你誓死保卫蓟城,我对你还有几分敬重,没想到你现在却在为黎国卖命。实在不知廉耻。”
    叶知夏并未因为祁将军的话而生气,反而声音洪亮,似要让所有军士听见:“我守卫的不是蓟城,而是蓟城的百姓。”
    接着她慷慨激昂陈述道:
    “从军之日起,我就告诉自己,守一方平安,护一城百姓!蓟城之战,我问心无愧;之后的际遇,我保下忠良之后,亦从未后悔!”
    “至于我为何成为黎国的将军。”叶知夏看向对面的军士,骑着马左右慢慢走着,“且不论凝华女皇善待南晟奴隶,就说时下大旱,凝华女皇开仓放粮,补给百姓!也值得我为之战斗!”
    接着她拿起手中长枪,指向三袔城:
    “反观南晟!祁将军上任途中,难道没瞧见其他城池现在是何模样?那我告诉祁将军,本将过路之处,只见遍地饿殍,生灵涂炭!”
    她的声音越来越大,质问的语气越来越重:
    “君王死社稷,天子守国门,黎国的女皇为南晟百姓放粮,而南晟的皇帝在何处?”
    “在场的将士,你们前任将领是谁!他们是否忠于南晟!又有何下场?!”
    大亮的天光映得叶知夏坚定而勇武。
    祁将军闻言,回忆起当初提拔自己的长官们。
    将军战死沙场,校尉都尉因不肯投降被南晟皇帝赐死……
    当初她成为将军的时候,确实有被名利冲昏头脑,路过其他城池时,她只目不斜视,当作没看见百姓的惨状。
    如今被叶知夏质问,她也是羞愧难当。
    她暗道不好,自己都被叶知夏说动了,背后这些士兵……
    “退!”
    祁将军急匆匆指挥军队退会三袔城,然后将大门关上。
    *
    叶知夏回到后方的营帐。
    坐在矮桌旁,焦急等待的凝华和谢将军赶紧起身问:“说动了吗?”
    叶知夏坐到椅凳上,喝了一口茶之后回答:“等等。”
    随后,三人都赶到阵中,生怕局势有新的变化。
    夕阳西下,城内仍无动静,凝华都不抱希望了。
    但叶知夏坚持着:“再等等。”
    月华初升,列阵等了一天的黎军也该回营休息了。
    然而正当谢将军准备指挥大家有序撤退的时候,城门忽然缓缓被打开。
    祁将军带着一队兵马出城,她依旧是高傲的模样,只看着叶知夏说:“叶将军,请吧,您终究是南晟士兵心中的战神。”
    今天叶知夏那番话,不仅唤醒了祁将军,还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南晟士兵。
    队伍回城后,她的话像是狂风骤雨一般席卷了整个三袔城。
    早就对朝廷不满的将士们聚集起来要求上级为黎国军队开门。
    看着手下士兵们众志成城,军官也顺应了形势,向祁将军请命。
    毕竟,万一誓死抵抗,到时候皇帝为了给黎国皇帝赔罪,又将他们这批将领处死,还会连累家眷,更是得不偿失。
    三路兵马从三处城门进入三袔城,期间没有受到任何抵抗。
    此时是黑夜,百姓也都在家歇息,除了听见急促的马蹄声外,并没有感到任何异常。
    甚至黎国军队在进入皇宫时,皇城禁卫军也没有对黎国军队进行阻拦,毕竟真正的猛将,已经被南晟皇帝杀光了。
    *
    攻下三袔城的第二天,谢将军带着齐馨出现在城中。
    有南晟的士兵认出了齐馨,对她报以同情的目光。
    齐馨跪在叶知夏和凝华女皇面前,满眼都是热泪:“求女皇将处置南晟奸臣的资格交予臣女!”
    齐馨全家被害,仅剩她一人,可以说她对黎国皇家、南晟皇帝和奸臣的恨就是她活下去的动力。
    凝华正思考,自己也算齐馨的仇人,为何齐馨肯向自己下跪,谢将军就站了出来。
    她单膝下跪,没了之前不拘小节的模样,诚挚恳求道:“臣愿与齐馨一同处理此事!”
    凝华女皇见谢将军出马,随即放心下来,同意了二人的请求。
    齐馨处置南晟皇帝和奸臣的方式简单粗暴——鞭刑之后拉到菜市口斩首示众。
    三袔城的百姓没有任何一个人为他们感到可惜。
    不过,民间有些传闻与猜测悄悄流传,黎国军队战胜后,将如何处置南晟这片土地?
    黎国都城与三袔城距离遥远,以后三袔城将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城池,也充满了变数。
    三袔城皇宫中,凝华女皇坐在书桌前的软椅上,扶着额头,询问叶知夏:“我现在有个难题。”
    叶知夏站在她身后,轻轻帮她揉着太阳穴:“让我猜猜卿卿在为什么犯愁?”
    “卿卿觉得,我留下治理三袔城再合适不过,但卿卿又舍不得我。”
    说完就用手臂圈住凝华的上半身,接着作猛兽状咬了一口凝华的肩膀。
    凝华肩头微微颤动,倏而转过头:“那你有什么建议?”
    叶知夏用嘴唇含住凝华的耳垂,声中带着喘息:“我在三袔城也就占个军中有名,安排好守军后,让齐馨坐镇不就好了。”
    “齐馨……”凝华面露难色。
    毕竟黎国皇室也算是齐馨的敌人,将三袔城交给齐馨,她真不放心。
    叶知夏闪身来到凝华正面,从凝华柔顺的秀发开始亲吻,接着是眉毛、眼眸、鼻尖、嘴唇、下巴……
    最终她双膝跪在地上,而凝华坐在椅子上,享受着叶知夏的侍奉。
    想要进来禀报事务的士兵听见门内两人发出奇怪的声音,想起上次看见的场景,赶紧转头离开。
    *
    齐馨前来给凝华女皇汇报处置南晟旧臣的进展时,凝华提起了让齐馨留任三袔城的事。
    她还建议齐馨将之前留在南晟和黎国边境的忠臣家眷一齐带回来。
    听到女皇依然在为当初那些忠诚家眷考虑,齐馨再一次朝凝华女皇叩首。
    凝华还是感到十分别扭。
    然而此时,跟齐馨总是形影不离的谢将军又一次单膝下跪。
    “臣还有一事请求!”她朝凝华女皇拱手。
    凝华蹙眉瞪眼,这谢将军最近怎么动不动就下跪?
    叶知夏在一旁憋笑,她太懂了,天天围着一个人转,能是为什么?
    凝华女皇深吸一口气,忍住质问的冲动,温和道:“谢将军请讲。”
    谢将军狭长的眼透着乞求的神色:“臣想留在三袔城,还想求皇上……赐婚!”
    所有的事仿佛有了脉络一般,被串到了一起。
    谢将军如此积极进攻南晟,一路上兴高采烈,攻下城池不久后就带着齐馨面圣,又协助齐馨处理南晟旧臣。
    齐馨与黎国皇室是敌人,但不仇视凝华女皇,也定是因为,知晓真相的谢将军将凝华是战场孤儿的身份告诉了她。
    “问世间情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许……”[3]叶知夏不禁感叹道。
    “等朕回都,就给你俩拟旨赐婚!”凝华兴奋不已,叶知夏不用留在三袔城,又能让心腹守住此处,简直完美!
    *
    凝华和叶知夏带兵离开那日,三袔城下起了大雨。
    二人带兵疾行,而这雨水像是跟着她们一般,她们走到哪里就下到哪里,百姓们都称之为神迹。
    待军队回到黎国时,都疲惫不堪。
    为了不被雨水赶上,大家都是拼了命往回赶。
    回到皇宫,二人先是沐浴更衣,随后一同回到寝殿。
    二人这时才算真正地放松下来,比当初拿下南晟后更加放松。
    “那个,要不要……”叶知夏询问凝华。
    凝华摆摆手:“太累了,要不起。”
    “嘭”的一声,寝殿门被打开,嘉绒公主风风火火进门:“我是来跟你们道别的,我马上就走。”
    凝华又悲伤又震惊:“母亲,你要去哪里?”
    嘉绒公主歪着头:“怎么?就许你们小年轻谈情说爱,我就不行了?”
    凝华:“啊?”
    嘉绒公主谈起爱人,面泛红光:“霞霞帮我照看生意这么久,肯定累坏了,我得好好犒劳犒劳她!”
    叶知夏抬手比出一个“等等”的手势:“霞霞?”
    嘉绒公主笑嘻嘻的,完全不复往日的端庄贤淑。
    她拍拍叶知夏的肩膀:“照顾好凝凝!”
    叶知夏:?!
    嘉绒公主向二人挥挥手后就匆忙离开,留二人在房间内对视。
    叶知夏低头看着凝华可爱的面容,最终没忍住。
    她猛地将凝华抱起。
    凝华像只小兽一般挂在叶知夏身上,轻薄的外袍滑下。
    这次换叶知夏拉下床帘,将凝华按在床上,亲了又亲。
    情海的涟漪泛起,二人又一次沉浮于其间。
    *
    一切尘埃落定,凝华牵着叶知夏来到马场。
    一只奶牛猫躺在马厩隔间的干草上,狸影用嘴在她后背上晃动。
    叶知夏指着小咪:“卿卿你看,她可爱吗?”
    凝华笑靥如花:“可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