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叽小说 > 古代言情 > 清和 > 第一百九十二章
    宫宴翌日,授兴宁伯太子少保的旨意正式下达。


    兴宁伯府正门大开,孟清和身着大红麒麟服,在府内跪接圣旨。


    传旨的依旧是中官侯显。


    在郑和下西洋的时期内,侯显不只成了朱棣身边第一得用的中官,同孟清和的“友情”也是直线攀升。


    但凡下达给兴宁伯府的旨意,基本都是侯显出面。旁人想抢,统统踹飞。


    “劳烦侯公公。”


    捧过圣旨,孟清和笑着递过红封。侯显接过来,看也没看,顺手塞进了袖子里。


    “不敢言劳烦,亏得伯爷,咱家每次都能沾一沾喜气。”


    话说得很有水准。


    语气真诚,态度更加诚恳,好似每个字都出自肺腑。孟清和如果不相信,就是辜负了侯公公的一番心意。


    咧咧嘴,孟伯爷发现,同侯显比起来,自己的演技和台词功底仍需大幅度提升。


    大明的宦官彪悍,永乐朝的宦官绝对是彪悍中的彪悍,无论横向还是纵向对比,能出其左右者,基本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。


    梁启超赞誉,郑和之后再无郑和。


    孟清和认为,这句话可以进一步扩大范围,完全可以将侯显和王景弘等人囊括进去。


    上马能砍人,下马能谍-战,登船能远航,比爷们还爷们,这样的的宦官集体,除了永乐朝,基本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

    因郑和侯显而被盖上“宦官之友”的大戳,孟清和认了!


    随着侯显的到来,兴宁伯府内一片欢腾。护卫长随都是一脸的喜气洋洋。


    伯爷又封官了,好事啊!


    太子少傅,教导汉王世子读书,天大的好事啊!


    送走了侯显,孟伯爷大手一挥,“发钱,三餐加菜!”


    “谢伯爷!”


    孟伯爷不差钱,说要发钱,绝不会用宝钞充数。金银不能随便发,铜钱布帛完全没问题。再不济,胡椒香料堆到院子里,一人扛一袋子回家。


    自从西南和海外番邦组团前来朝贡,大明朝的香料市场变得极大丰富,市场价格也呈阶段性跌落。不然的话,御膳房也不会不要钱似的往菜里加胡椒。


    一盘菜,能吃出十几粒胡椒。


    想起来,舌头仍是一个劲的发麻。


    兴宁伯府内张灯结彩,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,同时接到圣旨的另外几位朝官却是乌云罩顶,脸色惨白。


    宣旨的宦官也是各个拉长了脸,一丝笑容也欠奉。与宦官同行的锦衣卫却是面带笑容,落在旁人眼中,怎么看,都带着几许狰狞的意味。


    在宫宴上据理力争的王给谏已经下了锦衣狱,有幸省略了这一步骤。


    胆敢给平王世子泼脏水的兵科给事中冯贵,“荣升”交趾布政使司右参议,即日启程上任。


    交趾即是安南。


    在柳生代表征讨安南大军献俘之后,安南百余耆老军民再次陈情,希望能归入明朝,复华夏衣冠。


    永乐帝顺应民心,改安南为交趾,归入大明版图。先后设立交趾布政使司,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。沈瑄和张辅等临时设立的行都指挥使司旋即罢除。


    交趾三司设立之后,立刻重新勘定规划安南土地,设府州县各衙门及军民卫所和守御千户所,绘制交趾地图,呈送南京。堪舆期间,顺便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,例如安南和占城相邻之处的宅基地纠纷,安南和老挝等番邦的边境划分,土人部落归属等。


    最终勘定的交趾实土,东西相距一千七百六十里,南北相聚两千八百里。同占城及老挝等番邦边界重新做了划分,原本游离在边境的土人部落大多归入交趾境内。


    交趾正在土地大开发,伐木,恳田,修路,都需要大量的人手。


    朝廷接管了交趾的盐井,设立交趾盐课,命户部院外郎黄通理等监闸。随着同老挝等番邦恢复大批量的井盐交易,需要的劳力也是越来越多。


    中原地区,官盐的交易多以铜钱布帛和白银进行。


    西南之地,老挝等国想要买盐,必须使用金子!


    这不是交趾盐课为难邻居,实是陈氏王朝便有的规矩。


    “茶叶,盐巴,香料。尤以盐为最。”


    黄澄澄的金块堆在眼前,因得罪了上官,相当于流放交趾的黄通理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
    人都说兴宁伯是财神,据说拿下交趾全部盐井的主意,就是他出的。


    以井盐作为壮丁的“工钱”,恢复同周边番邦的交易,也是兴宁伯回京前提出,经征讨安南大军总兵官沈瑄和副将张辅等议定,最终上报朝廷。


    来交趾之前,黄员外郎以为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。


    不承想,却是坐到了金山上。


    这么多金子,眼晕啊!


    留在安南一年多的李参军走过来,好心拍了拍黄通理的肩膀,“淡定,习惯就好。”忽而又压低了声音,“看看就成了,千万别动旁的心思,盐课衙门里可有锦衣卫常驻。”


    翻译过来,金子再好,诱-惑再大,也千万别伸手。敢昧下一丁点,人生将变得很不美好。


    不相信?


    李参军示意黄员外郎朝院子里看,他的前任,就是在那棵树下被锦衣卫结果的。


    “人死了,家也被抄了。”


    锦衣卫可不管抄出来的金银是不是从交趾贪污回去的,总之,和工资对不上号,就是妥妥的“巨-额-财-产-来-源-不-明-罪”,自己死了不算晚,家人也要负连带责任。


    钱没收,全家流放充军,戍边种田!


    “该怎么做,心里得有个准。”


    抵挡不住-诱-惑,向皇帝的钱袋子和国库伸手,不砍手,直接砍头!


    黄通理不由得打了个哆嗦。


    半晌,再看堆成小山的金子,仿佛是在看着一群洪水猛兽。


    早知今日,打死他也不得罪自己的上司。到这地方来,一个不小心,当真是要命啊!


    比起黄通理,冯给谏被调入交趾布政使司,倒是和金银搭不上关系。可鉴于调动工作的理由,布政使以下,左参议以上,绝对不会给他好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