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个小时的车程,林枝意原本只是怕俩人处在同一空间没什么话说,出了车库就靠在头枕上闭眼假寐,却不知何时竟真的入睡。
    车内播放着绵缓舒畅的轻音乐,林枝意这一觉睡得却并不安稳。
    梦里,她好似又回到了十一岁那年。
    那年春节后不久,太姥姥病故,享年九十六岁,在当地,太姥姥是有名的长寿老人。
    年前太姥姥过寿,街坊还笑说再过几年舅舅可以给太姥姥申请百岁老人的名号。
    听说申请下来每年还有额外的补贴可以领。
    这在她们村,还是头一份儿。
    其实那会儿太姥姥身体已不是很硬朗。
    私下里,有次她听见街坊邻居八卦。
    说是隔壁老太太定是舍不得林枝意,才撑着一口气。
    人到了年龄,早晚都要走的。
    这口气大约撑不了多久了。
    也不知道老太太真走了,那可怜见儿的小姑娘要怎么办。
    再往后的话,被发小土豆的呼喊声打断。
    大人们停了讨论,朝她所在的位置看过来。
    邻居笑呵呵地朝她招手,问她放学了怎么不回家,偷听大人讲话可不是什么好习惯。
    她强装镇定地反问偷听什么,她只是放学路过这里。
    见她满脸真诚,邻居上下探看她几眼。
    没瞧出说谎的痕迹,放她回家去了。
    那会儿她想,她一点也不可怜。
    虽然舅舅和姨妈不是很喜欢她。
    但她有世界上最好的太姥姥,这就够了。
    可等太姥姥完成下葬,舅舅姨妈谁也不愿继续养着她。
    他们说,太姥姥不是你的太姥姥,是曾姨姥。
    他们也不是她的舅舅和姨妈。
    你有自己的爸妈,回你自己家去。
    她觉得大人们一定是在骗她,如果太姥姥不是她的太姥姥,怎么会那么疼爱她。
    如果她有爸爸妈妈,为什么会不要她。
    她不信这世界上会有父母抛弃自己的孩子,阿黄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会把吃食留给小花崽。
    她哭着求舅舅让她继续留在家里,她会很听话,可以做所有的家务,帮舅妈照顾年幼的弟弟。
    但几天后,她还是被一对没见过的男女接走。
    他们风尘仆仆而来,各自给太姥姥的牌位鞠了三个躬,又和舅舅姨妈不知聊了些什么。
    之后,他们带着她坐火车去往平城。
    那是她记忆里第一次坐火车,很新奇的体验,她却没一点反应。
    路上男人告诉她,他是爸爸,女人说,她是妈妈。
    林枝意像是丧失听力,直挺挺呆坐在绿皮火车狭窄的座位上。
    自称是她父母的陌生男女无言看着她。
    片刻,继续说,但我们离婚了,回去后,你先去妈妈家住三个月,再去爸爸家住三个月。
    于是,她开始了在两个房子辗转的生活。
    车子不知开到了哪里,座椅颠了下。
    林枝意转醒,揉揉眼睛看向车窗外。
    阳光落在树影间,枝叶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。
    已是深秋时节,又一年冬,就要到了。
    她神思还没从梦中完全抽离。
    眼神茫然且无助的看着车窗外陌生的风景。
    一如十一岁的那年冬天。
    很忽然的,有道声音缓缓响起,落至耳畔。
    “快到了。”
    她循声看过去,视线落在声源主人指骨清晰的双手上。
    男人握着方向盘,驾驶车子前行,她不过脑子地脱口而出:“快到哪了?”
    顾景时偏头朝她看过来一眼。
    也是这几秒功夫里,林枝意神思归位。
    天,好一个白痴问题,她还不如保持沉默呢。
    林枝意略显尴尬的偏转视线望向窗外,思忖说一句什么盖过这茬儿。
    未等她想出个所以然,顾景时像是随口回答,他出声:“快到我爸那儿了。”
    闻言,林枝意咽回拙劣腹稿,哑着声嗯了下。
    剩下的路程,她斜倚在头枕上假意欣赏着半山风景。
    高中三年,她一个人在榆市度过。
    有次学校拉练,曾路过这里。
    那时她们徒步去往青少年公园,经过半山脚下,她听见班里人讨论说。
    半山是私人财产,听说山上有座山庄,住着半山的主人。
    年少无知的同学幻想有朝一日,自己也能坐拥这样惬意的居住地。
    大家齐齐调侃苟富贵勿相忘,同学好脾气的回着好说好说。
    经年一晃而过,她们一圈同学,没有谁靠自己逆天改命。
    大家都是普通人,做一份平凡工作,重复且单调的过每一天。
    只是那时的她怎么也没想到。
    十年后,她会和这家人的儿子匆匆领证。
    结束这简短回忆再往前看。
    林枝意瞧见不远处立着座恢宏古朴的建筑大门。
    大门正中,红底门匾上书金黄二字:清禾。
    她在心里默念。
    原来这座山庄名唤清禾。
    取自山清水秀、禾下乘凉?
    她暗自猜测。
    回想顾景时介绍这里的说辞,他爸那儿。
    她得出结论,这个问题好像不太好问他。
    须臾,大门打开,车子驶进去。
    又开了五六分钟。
    路过布局规整的水榭华庭,车子停在端方有序的主建筑前。
    林枝意透过前挡风玻璃瞧见有位穿着精致的姑娘正拾级而下。
    她和顾景时各自下车,女孩笑吟吟地站定在车子几步远的位置。
    等她们并肩走过去,女孩开口,先对着顾景时甜甜唤了声:“哥。”
    之后,她偏转目光,和林枝意打招呼:“嫂嫂你好,我是顾清禾。”
    林枝意闻言有一秒错愕,大约是吃惊于她的名字就是这山庄的名字,但她掩饰的很好,很快笑着回说:“你好。”
    打完招呼,顾清禾走到顾景时另一边,继续说:
    “哥,爸爸和莫叔叔去钓鱼了,中饭前回来,妈妈和奶奶在客厅等你,奶奶知道你今天要带嫂嫂回来,早上比平时多喝了大半碗粥呢,药也没让人劝,饭后全吃了。”
    一长串话音落下,顾景时没应声,余光里,林枝意瞧见他好似点了下头。
    她觉得这对兄妹有点奇怪,妹妹声音轻快态度亲昵。
    哥哥表现出的姿态,有着和这里格格不入的冷漠。
    几分钟后,她们走进主客厅,一位举止娴雅的女人迎过来,招呼道:“景时,回来了。”
    林枝意偷瞄顾景时,像是想证实心中猜测。
    果不其然,下一秒,她听见顾景时说:“沈姨。”
    沈舒笑吟吟地应一声,又看向林枝意。
    “枝枝,不介意阿姨这么叫你吧,景时昨天才和我们正式介绍你,他爸爸今天约了朋友,临走前特地交代我代他欢迎你过来。”
    “谢谢顾叔叔、沈阿姨。”林枝意跟随顾景时的称呼道谢。
    一番寒暄结束,她们前后往主客厅的会客区走,红木沙发旁,有位和蔼的阿姨半蹲在轮椅侧边,手指遥遥指着她们,轻声说:“老太太,您看谁来了。”
    说话间,林枝意感受到顾景时的步调快了些。
    她不动声色的跟上,和顾景时一起来到老太太面前。
    很忽然的,林枝意感受到垂落在身侧的手被人牵住。
    她下意识垂眸看过去,只见顾景时半蹲下身,用一种她从未听过的柔和声音唤道,“奶奶,这是枝枝。”
    老太太也在打量她们牵在一起的双手,这一幕她期待了太久,眼睛忍不住弯成了一条线。
    抬眼,她同林枝意笑说:“我这孙子先前说他要跟人领证,我只当他哄我开心,今儿见了你,奶奶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,好姑娘,辛苦你了。”
    关于老太太的情况,领证前顾景时和她特别交待过,慢阻肺终末期,并发肺源性心脏病,至多还有两年。
    看着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,想到顾景时的话,林枝意忽然有点哽咽,停顿几秒,她轻声叫人:“奶奶。”
    轮椅旁的阿姨在这时将一个手掌大的雕花小盒子递到老太太手中。
    老太太牵过林枝意另只手,将雕花盒子放入她手心,“第一次见面,这是奶奶给你准备的礼物。”
    林枝意不知该不该收,眼中犹豫闪烁,下一秒,她感受到顾景时大拇指在她手心捻了下。
    明明没有任何预演,她却读懂了他的意思,林枝意弯弯唇,欣然收下,再次道谢。
    坐定在沙发上,沈舒问她喝点什么,林枝意回答白水就好。
    沈舒转头吩咐等在一旁的阿姨去准备。
    顾清禾坐在林枝意对面的位置,她笑嘻嘻的时不时偷瞄林枝意,搞得林枝意有点不自在。
    沈舒察觉到,假意斥责地瞪女儿一眼。
    顾清禾不满憋憋嘴,嘟囔道:“嫂嫂这么漂亮,我就是单纯爱看,也没别的意思,嫂嫂,你不介意的吧。”
    话到这份儿上,林枝意还能怎么说呢。
    她扯唇笑笑:“没事。”
    语气里,有她自己都未察觉到的牵强。
    顾景时漆黑眼眸里看不出什么情绪,像是无心,又好似有意地问了句:“画临摹完了吗?”
    他说的画,是顾清禾前段时间从他房间里翻出来的一副古画,董其昌的山水图真迹,她爱不释手,声称要借过去临摹。
    没指名道姓,依然叫顾清禾呆愣了两秒,反应过来后二话不说选择开溜。
    放以往,这画给了她,她哥绝不会再过问,眼下某个人点她的心思不要太明显,惹不起她跑呗。
    顾清禾上楼后,林枝意明显放松了许多。
    不一时,保姆阿姨端着托盘过来,往她面前放了一杯水,摆上了几盘精致点心。
    另一位阿姨跟在后头,又往顾景时面前放了杯喝的。
    她用的杯具和桌上的点心盘是同一色系,看着像是一套的。
    顾景时的杯子,则是不同款。
    这点小差别,让林枝意下意识看过去一眼。
    瞧见杯中盛放的淡黑色液体,林枝意讶异:“咖啡?”
    顾景时端起杯子仰头喝一口,放下杯子,他说是。
    林枝意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,他才下夜班不久,这一杯咖啡下肚,白天还能补得成觉?
    林枝意不由分说端起他面前的杯子,递给旁边的阿姨,“麻烦您帮他换杯白水吧,他才下夜班,不好再喝咖啡。”
    阿姨无措站在那,迟迟没有伸手去接。
    顾景时虽不常住在家里,但有关他的生活习惯。
    她们个个都牢记。
    若是早晨来,他必定是只饮黑咖。
    眼下,叫她去换的是景时的新婚太太。
    第一次见,她该听谁的?
    一旁,老太太和惯常照顾她的阿娟看着这一幕,极有默契的对视一眼,又各自含笑收回。
    出乎沈舒预料,却又在老太太预想之中,顾景时稍稍抬眼,客气同阿姨讲:“辛苦你,换杯白水。”